齐鲁理工学院坚持把“大思政”育人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充分挖掘并发挥“三原色廊道”的育人效能。通过绿色(齐鲁文化溯源)、红色(革命历史传承)、蓝色(科技创新探索)三大主题实践活动,引领青年学子走出校园、深入基层,在探寻齐鲁文化精髓、传承红色革命基因、参与科技创新实践中锤炼意志、增长才干,全力培育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古韵寻踪”文化工作队
“古韵寻踪”文化工作队深入济南市章丘区圣井街道圣来村、文祖街道青野村,开展暑期"三下乡"非遗保护实践。团队聚焦省级非遗五音戏,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式,系统梳理其历史脉络、艺术特色及传承现状,采集大量一手资料。此次实践不仅深化了师生对非遗文化的认知,更激发了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团队将结合调研成果,形成保护传承建议方案,为五音戏发展注入青春动能,助力非遗文化创新性发展。
"革命小分队"实践队
"革命小分队"实践团队深入章丘区文祖街道水河村,开展沉浸式红色文化研学实践。通过实地探访红色遗迹、聆听老党员口述历史、协助整理文献档案、与村民共话传承等方式,系统梳理革命精神谱系。此次活动搭建校地红色文化共建平台,既为青年学子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更激活乡村振兴中的红色动能,推动革命精神在田间地头焕发新时代光彩。
“运河红帆”实践队
“运河红帆”实践队赴山东省济宁市开展红色文化传承实践,通过实地探访多处革命遗址与文化场馆深化红色精神认知。在兖州烈士陵园,系统了解1948年兖州战役等不同时期4000余位革命烈士的牺牲事迹;探访纪念1946年兖州战役36位烈士的烈士井,感受区域红色文化传承脉络;走进运河总督署展示馆,通过多元展陈学习古代水利工程生态智慧;在济宁烈士陵园,从470余位烈士的奋斗故事中体悟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此次实践构建"探访-学习-传播"立体模式,既强化青年学子社会责任感,又通过短视频等载体扩大红色文化影响力,为革命老区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提供新思路,推动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活力。
“非遗乡韵”社会实践服务队
“非遗乡韵”社会实践服务队师生一行10人走进大马峪红色革命根据地,开展革命精神传承实践。在讲解员引导下,队员们系统参观纪念馆与战地医院旧址,通过观看红色教育片、聆听“马峪阻击战”等革命故事,实现与革命先烈的跨时空精神对话。此次实践让青年学子深切感悟老一辈革命者的牺牲与坚守,深刻领悟革命精神的时代价值。团队表示将以专业所长赓续红色血脉,用青春力量推动红色文化创造性转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
"青芒遍野"实践队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青芒遍野"实践队深入三涧溪泉城第三党支部开展志愿服务。队员们运用专业特长完成数千条人口档案数据电子化入库,助力构建基层治理数字化平台;开设书法培训课堂,从执笔技法教起,结合党史讲解红色字帖内涵,以笔墨传递信仰力量;通过实地讲解三涧溪村文化中心,系统梳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路径。此次实践既以数字技术赋能基层治理现代化,又用传统文化浸润群众精神生活,实现"科技+人文"的双向赋能。队员们在服务中深化责任担当,让青春力量在基层土壤中扎根生长,为乡村振兴注入数字动能与文化活力。
"寻迹筑梦"社会实践服务队
"寻迹筑梦"社会实践服务队师生一行9人走进瑞苑社区,开展"社区服务+非遗传承"双线实践。活动构建"巡查-宣讲-互动"三维模式:队员们参与社区网格巡查,协助完善基层治理;聚焦周村烧饼制作、缫丝织布等非遗技艺,通过实物展示、故事讲解开展文化宣讲;设置非遗体验角,指导老人与大学生共同制作传统手工艺品。此次实践搭建代际文化传承桥梁,既让老年群体重温家乡记忆,又使青年学子深化文化认知,在社区播撒非遗传承的种子。
“推普青春行,强语助振兴”实践队
“推普青春行,强语助振兴”实践队10名师生走进临清市戴湾镇西庄开展推广普通话活动。团队与村支部签订合作协议,构建长效帮扶机制;通过问卷调研与入户访谈,系统摸底村民普通话使用痛点;在村口设咨询点解答发音难题,在村委会、集市张贴推普海报,普及语言规范重要性。活动既理清了乡村语言现状,又搭建了持续推普平台,以语言振兴赋能乡村振兴,为乡土文化传承注入新动能。
“星火燎原”"爱国教育先锋队
“星火燎原”"爱国教育先锋队赴济南市章丘区文祖街道文昌社区开展暑期实践。团队在社区干部与教师指导下,实地调研博平村、东峪翠谷等地乡村振兴成果,感受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发展态势;赴章丘第一支抗日武装纪念馆学习,并在烈士陵园开展祭扫活动,通过沉浸式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在文昌社区,队员们开展“青春助银龄”主题服务,为老人提供生活帮扶与情感陪伴。此次实践实现银龄陪伴与青年成长的双向赋能,既让老人收获温暖欢笑,又使学子在红色传承中筑牢家国情怀,在服务实践中锤炼担当品格,生动勾勒出“银发安享岁月暖,青春建功正当时”的时代画卷。
“文脉筑乡”先锋团
文学院“文脉筑乡”先锋团赴济宁市微山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实地参观铁道游击队纪念园、杨村博物馆等红色场馆,通过历史文物与场景还原,体悟微山岛人民抗战历程;走访慰问抗美援朝老党员,聆听战斗故事传承红色精神。同时深入调研乡村现状,形成发展建议报告助力振兴。此次实践既锤炼学生实干能力、深化国情认知,又推动红色基因与青年担当有机融合,团队将持续关注乡村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星火青春”社会实践队
星火青春社会实践队在暑期“三下乡”期间,走进台儿庄大战纪念馆与遗址公园开展红色教育实践。时值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队员们通过纪念馆内文物史料、场景复原与讲解员讲述,系统了解台儿庄战役全过程,深切感受中国军民为民族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精神;在弹痕累累的遗址公园断壁前,触摸历史痕迹,致敬先烈。此次实践既让青年学子直观认知抗战历史,更激发爱国热情与社会责任感,大家表示将传承抗战精神,以专业知识助力民族复兴。
“新时代建设青年”实践队
“新时代建设青年”实践队赴泰安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在南湖党建主题公园通过石刻展重温《共产党宣言》,分组开展党建文化研习;赴泰安革命烈士陵园向纪念碑致敬,参观革命史展览馆汲取精神力量;在徂徕山武装起义纪念馆了解起义历程、观摩革命文物,并开展陵园清扫活动寄托缅怀之情。实践期间,队员们协助泰山区东岳社区整理档案,走访贫困户送去慰问品与帮扶。此次活动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服务深度融合,引导青年学子在红色足迹探寻中厚植家国情怀,在基层服务中践行青春担当,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