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海峡两岸人工湿地研讨会在济南召开

2025-10-22  |   来源: 山东教育网

10月16日至18日,第十五届海峡两岸人工湿地研讨会在山东济南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台湾)中山大学水资源研究中心、台湾湿地学会和武汉纺织大学联合主办,山东师范大学和江西省、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承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生物学分会、山东省环科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碧园环保技术有限公司、郑州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和南阳师范学院协办。海峡两岸共4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人工湿地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等200余人参加会议。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王焰新,山东师范大学校长张建,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吴艳,山东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专员张可,台湾湿地学会荣誉理事长、台湾中兴大学教授林幸助,(台湾)中山大学教授杨磊等分别致辞。开幕式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党委副书记梁琼主持。


本次会议主题为“智慧韧性融合赋能人工湿地绿色发展”。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会长张波、台湾大学水工试验所教授李鸿源、张建、林幸助分别作了题为“新时期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在逻辑”“气候变迁的调适策略—韧性城市、湿地、ESG”“南水北调东线人工湿地水质保障技术创新与应用”“台湾蓝碳减量方法学突破”的大会主旨报告。会议期间,共有42位与会专家作分会场主题报告,另有学者提交30余篇论文参与交流讨论。


与会专家围绕人工湿地及相关生态领域展开深度研讨,聚焦人工湿地技术创新、生态修复与碳汇、水质保障三大方向,同时涵盖气候适应与跨区域实践案例,为人工湿地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理念与方法。会后,学者们一同实地考察微山湖和鄱阳湖湿地等生态工程。


学校承办此次学术盛会,充分体现了海峡两岸人工湿地研究学界对学校的高度认可,彰显了山东师范大学团队长期从事人工湿地研究和应用工作的雄厚实力与较大潜力。同时,海峡两岸从事人工湿地研究的各位专家学者在人工湿地碳汇潜力评估、新污染物治理、人工智能赋能等前沿议题的深入研讨,有力推动了学校今后在人工湿地研究和应用领域的持续探索和不断突破。


据悉,自2008年启航,海峡两岸人工湿地研讨会已凝聚近4800位与会者,成为两岸湿地领域的重要交流平台。会议通过出版专刊、专业培训、人员互访、项目协作等多种形式,为两岸专家学者与工程技术人员构建了成果分享与深度合作的桥梁,持续驱动湿地保护理念、生态技术与修复产业的协同发展。


ueditor/46FBE10ADE04DA80196F956A834_DA8F1176_6BC3E_1761122907274.jpg


ueditor/二维码3_1761122756870.jpg

【 责 编:李贞    审 核:邢文韬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