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平原县老年大学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创新教学模式,将“政治建校”办学理念贯穿老年教育全过程。学校聚焦党员教育管理监督主责主业,深耕“银龄同心”党建品牌建设,推动规范办学、文化养老、志愿服务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赋能老年教育事业发展,实现老年教育工作水平稳步提升。
多维赋能教育提质增效
平原县老年大学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引擎,锚定规范化示范校建设目标,构建“组织联建、管理联动、教学联抓”的三维提升体系,全面推动办学水平进阶升级。一是创新组织管理机制,织密党建覆盖网络。通过精准摸排学员党员信息,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创新实施“支部+班级”双重管理模式,在不转移组织关系前提下,组织学员党员参与校内党组织生活,实现组织生活全覆盖、党员教育不断线。二是优化党建融合架构,激活示范引领效能。成立学员临时党支部,构建“学员支部—党员骨干—全体学员”三级联动体系,实施“头雁领航计划”。选拔政治素质高、组织能力强的党员学员担任班委及社团负责人,推动党建工作与教学管理深度融合,形成“一名党员带动一个班级、一个社团辐射全校学员”的示范效应。三是创新教学形式载体,深化党性教育实效。打造“理论+实践”双轨教学模式,开设“红色微课堂”,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日常教学;搭建“云端党建矩阵”,依托老年教育云平台、微信公众号等载体,推送精品党课资源,构建“指尖上的学习阵地”。常态化开展重温入党誓词、红色观影、邀请老干部宣讲等活动,通过沉浸式、互动式学习,持续提升学员党性修养。
多维赋能展现银龄新姿
平原县老年大学以党建为纽带,深度融合文化养老服务,通过阵地建设、队伍培育、活动创新三维发力,为老年学员搭建起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立体化平台。一是筑牢文化阵地,厚植红色育人沃土。系统构建“室内+室外、实体+云端”文化矩阵:在教学楼内精心打造党建文化长廊,将学员创作的书画作品、活动剪影与党的理论知识有机融合,形成沉浸式红色教育空间;高标准建设党建文化角、党员活动室等多处功能场所,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依托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开设“银龄风采”专栏,定期展播学员诗词、书画作品及党建学习成果,让红色文化浸润校园每个角落。二是建强志愿队伍,凝聚银龄先锋力量。以兴趣为导向组建舞蹈、合唱、书法等10余支特色社团,吸纳优秀学员党员担任社团负责人,形成“支部引领、社团搭台、学员唱戏”的良性机制。同步壮大党员志愿服务队、学员志愿服务队,推动党员学员走进社区开展文艺展演、义务宣讲等活动,将文化养老服务延伸至基层一线,实现学员从“受教育者”到“服务者”的角色转变。三是创新活动载体,激发银龄时代活力。紧扣七一、国庆等重要节点,策划“银龄心向党”系列主题活动,累计举办书画摄影展、文艺汇演等文化活动40余场;组建“银发宣讲团”“银龄艺术团”,开展慰问演出、公益讲座等志愿服务30余场次,既展现了老年学员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更引导其发挥政治优势、经验优势,为县域发展注入“银龄动能”,切实提升老年群体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平台释放银龄服务效能
平原县老年大学以制度建设为根基,深化党员志愿服务队、学员志愿服务队规范化建设,创新制定《志愿服务队管理制度》《志愿服务积分学费减免办法》,构建“学为一体”的长效机制,通过三大特色平台推动老年群体服务社会、发挥余热。一是打造暖心惠民平台,传递银龄关爱温度。常态化开展“银龄暖人心”系列志愿服务,组织党员学员深入社区、公共场所,开展智慧助老、法治宣讲等特色服务;创新实施“微服务”项目,累计开展社情民意收集、生活服务咨询、邻里纠纷调解等惠民活动超千次,以“小切口”服务解决群众“大需求”,切实将志愿服务融入基层治理。二是搭建红色传承平台,赓续精神文化血脉。组建“五老”红色宣讲团,组织政治素质高、理论功底扎实的老党员、老干部走进中小学,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心理健康咨询等活动20余场,通过现身说法讲好红色故事,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三是构建文明风尚平台,彰显银龄时代担当。以文化凝聚力量,策划“银龄先锋行”主题活动,组织开展文艺展演、征文摄影、诗歌朗诵等文化活动50余场,吸引2000余人次老年志愿者参与。通过文化惠民、艺术下乡等实践,将积极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群众生活,为弘扬文明新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注入“银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