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气不仅让人闷热难耐,更可能悄悄威胁着您的心脏健康。尤其是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的老人们,酷暑之下,心脏负担加重,稍不留神就可能引发心绞痛、心律不齐,甚至更严重的危险。
别让高温成为“无声的敌人”!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在炎炎夏日里保护好您的心脏,让您安然度夏,健康无忧。
心脏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显示,我国现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约3.3亿人,其中冠心病患者逾1139万人,且患病率持续上升。冠心病作为我国居民首位死亡原因,在夏季尤其需高度警惕。本文将从医学机制、防护措施、饮食生活及社区干预等方面,系统解读高温环境下冠心病患者的科学防护策略。
一、高温如何加重心脏负担?
人体正常体温维持在36.5℃~37.5℃之间。为对抗高温,机体通过出汗、扩张血管、加快心跳等方式调节体温,但这一过程对冠心病患者而言却是“雪上加霜”:
1. 血液浓缩,易形成血栓
出汗增多使水分丢失,血容量减少,血液黏稠度升高,极易在狭窄的冠状动脉内形成血栓,诱发心肌梗死。
2. 血压波动,供血失衡
外周血管在高温下扩张,导致血压下降,心肌供血减少,诱发心绞痛、头晕等症状。
3. 电解质紊乱,易致心律失常
水分和钾、钠等电解质大量流失,可能造成心律不齐、肌肉痉挛、乏力等。
4. 药物敏感性变化
部分药物(如利尿剂、硝酸酯类)在高温环境中作用增强,容易造成低血压、电解质紊乱,甚至晕厥。
二、高温天气中的危险信号
患者及家属应特别警惕以下症状,发现异常应立即就医:
- 胸闷、胸痛并向肩颈或左臂放射;
- 大量出冷汗或突发乏力;
- 心跳加速或跳动异常;
- 突然眩晕、意识模糊、恶心呕吐;
- 呼吸困难,尤其在平躺时加重。
三、冠心病患者夏季防护六要点
1. 避开正午高温
建议每日11:00至16:00尽量居家,必要出行时务必遮阳、防晒、少走动。
2. 分时科学补水
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500~2000ml,分多次慢饮,推荐淡盐水或电解质饮料,避免冰饮。
3. 调节居住环境
使用空调时温度控制在26℃左右,并保持室内通风,不直吹风口。
4. 管理情绪、稳定作息
避免暴躁焦虑,建立规律生活节奏,有助于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
5. 严格规范用药
坚持按医嘱服药,定期监测血压、心率,不擅自更改药量或停药。
6. 携带应急药品
外出时务必携带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常用急救药品,确保随手可取。
四、家庭与社区:共同筑牢健康防线
- 家庭成员应掌握基础心肺复苏、拨打120流程等急救知识;
- 居家备有血压计、温湿度计、风扇等,实时掌握环境变化;
- 社区应建立“高温巡护”机制,关注独居、空巢老人健康动态。
五、饮食建议:清淡均衡,助力降温
- 多摄入富含钾、镁的蔬果如西瓜、黄瓜、芹菜、香蕉;
- 主食粗细搭配,适量补充蛋白质;
- 限盐控油,忌重口、油炸类食物;
- 合理烹饪,采用蒸、煮、凉拌方式。
六、心理调适亦不容忽视
研究表明,焦虑、失眠等负面情绪可激发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心脏负担。建议:
- 每日进行20~30分钟轻度运动(如太极、散步);
- 借助深呼吸、冥想放松身心;
- 保持家庭和睦与社交联系,避免独处。
把健康写进“清凉”
高温虽不可控,但防护措施却可从容掌握。对于广大冠心病患者而言,科学认知+合理应对,正是最好的“降温防线”。让我们为身边的亲人撑起一把真正的“健康之伞”,安全度夏,从容应对每一度高温。作者: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米怀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