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被视为身体健康的“基石”,其含量与活性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与生活质量。
然而,人到中年后肌肉会进入流失周期,若长期缺乏锻炼、不维持肌肉活性,到老年期肌肉量可能仅剩年轻时的50%左右,由此引发的健康连锁反应不容忽视。
肌肉量不足的危害远超想象。它不仅会导致运动能力下降、生活自理能力受损,还会影响正常的糖脂代谢,削弱心血管保护屏障,进而诱发多种健康问题。如今,老年人肌少症日益受到关注,而其主要诱因正是缺乏运动导致的肌肉流失。
在肌肉保护问题上,不少人存在认知误区,认为“靠吃就能解决一切”。但数据显示,尽管现代人蛋白质摄入水平远高于数十年前,肌少症发生率却逐年上升,这直接印证了单一饮食干预的局限性。一方面,老年人消化功能减弱,难以有效吸收利用高蛋白质食物;另一方面,饮食无法提供肌肉增长与代谢必需的物理刺激,无法从根本上逆转肌肉流失。
科学研究表明,肌肉是人体内糖和脂肪最终完成氧化代谢的核心组织,其健康维系离不开主动干预。适当运动是保护肌肉的关键手段,它能通过物理刺激提升蛋白合成酶活性,促进肌肉纤维增粗,进而增强肌肉力量,从源头延缓肌肉流失。
专家提醒,保护肌肉应尽早行动,中老年群体尤其需走出“重饮食、轻运动”的误区,通过科学锻炼维持肌肉含量与活性,为身体健康筑牢根基。
文: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运动康复研究中心研究员 张漓